懒总
网络赚钱实战分享站

广告名词解析:原生广告、内生广告、植入式广告、软文广告与内容营销

引言:原生广告的兴起与争议

2011年9月,联合广场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弗雷德·威尔逊(Fred Wilson)在OM-MA全球会议上首次提出:新兴的广告形式将存在于网站的“原生变现系统”(Native Monetization Systems)中。这标志着“原生”概念正式进入广告领域。随后的三年间,**原生广告**(Native Advertising)逐渐成为广告界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词汇之一。部分业内人士视其为广告的未来,认为其终将取代互联网展示广告;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过是旧有模式的翻版,是来自美国的“舶来品”,甚至是“皇帝的新衣”,本质上等同于“内容营销”或“品牌化内容”的另一种称谓。

由于原生广告高度强调“融入”特性,至今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标准定义,导致其常与“植入式广告”、“软文广告”、“内生广告”等概念混淆。本文将系统性地解析原生广告及其相关概念。

原生广告的概念

弗雷德·威尔逊(首创者):原生广告是一种源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的盈利模式,由广告内容驱动,并与平台自身的视觉设计相融合(即广告成为网站或App内容的一部分)。简言而之,原生广告让广告本身成为内容的一部分。该定义突出了两个核心特征:以广告内容为核心、在视觉呈现上与媒体环境高度整合。举个例子,你在看一篇小说地时候,中间段落插入了跟小说内容很类似的广告,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广告内容也是小说内容。

Jon Steinberg (Buzzfeed总裁):原生广告是指采用平台固有内容形式并符合其风格呈现的广告。例如,在推特(Twitter)上是一条推文(Tweet),在脸书(Facebook)上是一条状态更新(Status),在Buzzfeed上则是一则报道(Article)。

金玲(凤凰新媒体首席营销官, 2013):原生广告的本质就是内容营销,即“内容即广告,广告即内容”。此定义侧重于强调原生广告的内容价值属性

李光斗(央视品牌顾问, 2014):原生广告具备“趣味性、话题性”,易于被消费者记忆并自主传播。此定义细化了内容价值(有趣、有话题),并强调了用户参与传播的互动性特点

喻国明(新闻传播学教授):原生广告是指内容风格与页面一致、设计形式自然镶嵌于页面中,且符合用户使用该页面行为习惯的广告

总而言之,就是一个理解,让广告看起来不像广告,而是像内容一样融入,让人对广告不觉讨厌,比如电影破坏之王里的那句台词:我的阿玛尼啊!

原生广告的核心特征

1. 标识清晰,用户自主:

  • 原生广告要求使用醒目的“广告”标识(标签),确保消费者在知情的前提下,自主选择是否浏览、点击或分享广告内容。
  • 这意味着其曝光是非侵入性和自选性的。消费者被赋予控制权,在明确知晓内容的商业属性(非编辑内容)后,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决定互动程度与方式。这种控制感本身提升了广告价值。

2. 内容相关,价值驱动:

  • “相关性”体现在两方面:形式上与发布环境的上下文背景相融;内容上与消费者当下的信息需求时机契合。
  • 前者避免干扰用户,后者确保品牌内容成为对用户有价值的“信息”。
  • 无法融入用户体验的广告易被视为“劝服性”内容,引发忽略、回避等负面反应;能融入并提供价值(功能或情感)的广告则被视为“信息性”内容,更容易获得注意、记忆和分享等积极反馈。
  • 原生广告被认为可能替代展示广告,正是因为消费者倾向于将后者直接归为“劝服性”内容,并产生类似电视广告换台行为的“旗帜广告盲视效应”。

3. 优化用户体验:

  • 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可能进入高度专注、沉浸忘我的积极状态,称为“心流体验”(Flow Experience)。
  • 原生广告力求不打断这种状态。当广告与用户兴趣契合、创意新颖有趣或具有分享价值时,用户可能从中获得内在愉悦、满足感或在社交互动中的成就感,从而融入甚至增强其心流体验。

原生广告对新闻业的挑战与博弈

1. 广告客户议价能力增强:

  • 在原生广告合作中,广告客户拥有更强的“议价权”。面对众多流量平台(供大于求),传统媒体需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广告形式。
  • 为提升竞争力,新闻媒体的产品团队常与采编部门合作生产吸引力强、亲和力高的原生广告内容。这使媒体从单纯的广告分发渠道转变为广告内容提供者,增强了在智能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,但也重塑了新闻生产结构和内容。

2. 资本逻辑侵蚀新闻公益性:

  • 原生广告的生产过程是资本逐利性与新闻业公益属性的对抗与妥协。单个案例或可达成平衡,但媒体间对市场份额的竞争,容易导致为迎合市场而降低底线,形成对广告商有利却损害新闻业专业价值的行业格局。
  • 例如,广告商在谈判中可能施压,要求更紧密的记者/专栏合作、更模糊的广告标识、或优于竞争对手的条件。这种竞争易引发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,挑战新闻专业价值和伦理底线。

3. 流量导向与逐利思维主导:

  • 原生广告需满足商业合同中规定的传播效果指标(如阅读量、点击率)。品牌内容部门因此常需向采编部获取流量数据和提升技巧(如标题优化、内容类别选择、错峰发布)。
  • 用户注意力是稀缺资源,对原生广告的关注可能挤占对真正新闻性内容的关注。
  • 这导致“流量导向”和“逐利意识”日益成为新闻媒体的主导思维,影响记者编辑的决策。调查显示,参与原生广告业务的记者更多涉足销售活动,虽不直接议价,但对广告重要性的认知易影响报道独立性。

原生广告与相关概念辨析

原生广告 vs. 植入式广告

1. 植入式广告:品牌方付费将商品或品牌标识(Logo、产品本身)嵌入媒介内容(如影视剧、综艺、游戏)中的广告形式。
2. 相似点:都通过融入媒介环境,以内容为载体自然呈现品牌信息,同步传达给受众,减少对硬性推广的回避。
3. 核心区别:

  • 隐匿方式:植入式广告强调产品或标识在内容中的暴露频次和时长,手法相对生硬,虽无显眼广告标签但易被识别。
  • 原生广告:带有明显商业标签,但更强调内容的信息价值,将商业目的融入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中,高度契合媒介环境,用户体验更优,效果更好。

原生广告 vs. 软文广告

1. 软文广告:相对于硬广,追求潜移默化效果。常采用新闻报道、专家访谈、案例分析等形式,主要投放在报纸、杂志、网站等文字媒介。
2. 相似点: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相似,通过精心策划和编辑,将宣传意图隐藏在文字中,潜移默化影响品牌认知。
3. 核心区别:

  • 时效性与目标:软文广告通常是一次性、短期的传播活动,时效性(如新闻事件)限制其扩散。原生广告则追求持续、长期的沟通,旨在建立情感共鸣,影响受众精神和观念层面。
  • 收费模式:软文广告多以打包案例定价;原生广告则常按时段、点击率或实时竞价收费。

原生广告 vs. 内容营销

1. 内容营销: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(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包含商品/服务信息),利用多种渠道组合传播,吸引受众参与互动,建立品牌与消费者联系的营销模式。
2. 关系:原生广告是内容营销理念在广告领域的专门化应用。
3. 核心区别:

  • 诉求重点:原生广告强调分享体验;内容营销强调建立并维护与消费者的联系和关系
  • 主体与标识:内容营销以企业为主体,通常不明确显示广告标签;原生广告则有明显的广告标识。
  • 本质差异:内容营销的核心是**通过互动建立关系;原生广告虽具互动性,但其关系建立主要通过广告形式融入媒介、顺应用户心流体验、保护原有用户联系来实现。

原生广告 vs. 内生广告

1. 内生广告:

  • 是视频广告营销演进的“3.0”阶段产物(1.0为贴片广告,2.0为植入式广告),特指在剧集内以情节内容呈现广告的形式(如创意中插、压屏条)。
  • 源于解决传统插播广告生硬枯燥、易引起反感的问题。编剧将广告内容与剧情关联,形成与剧中人物、情节相关的内容,让观众自然接受且不影响剧情发展。
  • 它超越传统模式局限,介于贴片与植入之间,实现品牌“合情合理的抢戏”,调动品牌在内容中的主动性,适应IP时代内容营销,打破封闭式广告屏障。
  • 典型案例起源于优酷《大军师司马懿》,该剧整合了冠名赞助、贴片、创意中插、压屏条等七类广告形式,其中在剧集内以情节呈现的广告即被定义为内生广告,现已成为普遍形式。

2. 核心区别:

形式与内容:

  • 内生广告:高度**保持内容IP的原汁原味**,与剧共生共存,创意融入产品传达品牌理念,进入观众观赏习惯,提高信息接受度。其广告本身就是剧情内容的一部分。
  • 原生广告:形式上避免视觉突兀,**融入用户的视听和操作习惯**,不破坏界面,不打断注意力。其广告本身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单元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拉近受众与品牌距离,增强交互感。

投放平台:

  • 内生广告:主要出现在视频网站的影视剧中(形式包括冠名赞助、贴片、创意中插、压屏条、弹幕提示、前情提要、精彩预告等,以情节内容呈现)。
  • 原生广告:常见于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平台界面或APP界面,主要以信息流广告形式出现。

参考文献:
[1]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——内生广告中的创意中插,夏冬兆
[2]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——内生广告中的创意中插,王丽丽
[3]原生广告的概念、属性与问题,康瑾
[4]原生广告发展研究,武春霞
[5]原生广告内容介绍及评价,葛异
[6]镶嵌、创意、内容:移动互联广告的三个关键词——以原生广告的操作路线为例,喻国明
[7]原生广告对新闻业的重塑 :冲击、拉锯与共生,史安斌,叶倩

“本文不插入任何广告只求打赏”

赞(0) 打赏
1. 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2. 文章链接:《广告名词解析:原生广告、内生广告、植入式广告、软文广告与内容营销》
3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!
4.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!
5.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,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!
6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管理员处理!

评论 抢沙发

"文章不插入任何广告只求打赏"

感谢您的打赏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作者

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